化学平衡常数的推导:为什么有“浓度的系数次方”
高中化学·化学反应原理·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
TL;DR 某时刻微粒出现在某位置的概率与浓度成正比;微粒碰撞即多个微粒同时出现在某位置为独立事件,遵循乘法原理。
引入
在学到化学平衡常数时,我们知道对于反应
其平衡常数为
其中方括号表示浓度。
但当问及其原理时,常见的回答是“实验发现”。但这逃避了几个很重要的问题:
- 为什么浓度要有系数次方?
- 为什么要把浓度相乘?
- 为什么要把浓度相除?(浓度商)
对于这些问题,本文给出一个远远称不上严谨的证明,但有助于大家的理解。
化学反应的建模
我们采取化学反应碰撞理论来建立模型。为了更加简明地阐释,我们将这个模型做几点理想化:
- 反应物和产物始终均匀分散在容器中。
- 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是一个定值,且始终不变。
- 一次有效碰撞必须在所有反应物都存在时进行。
去除这些假设可能不影响最终结果,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证明。
根据化学反应碰撞理论,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效碰撞,即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, 所以我们假设:
- 物质
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- 物质
的活化分子百分数 表示1mol 微粒紧密排列的体积 表示1mol 微粒紧密排列的体积
以此类推。
化学反应速率的推导
由于化学反应速率
得到:
结论1: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关,与体积无关。
接着,我们研究单位体积内的化学反应速率, 化学反应速率正比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。
因为我们假设物质均匀分布,某个时刻单个
则对于活化分子(百分数为
而且由于均匀分布,每个物质是否出现在某个单位体积内是独立事件,遵循概率乘法原则。(若担心同种微粒的排列组合问题,由于微粒数目太多,可认为
由此可知,某时刻
其中
因此,化学反应速率即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,而针对单位体积,其次数的期望值即为概率
结论2:化学反应速率与“活化分子浓度的系数次方”的乘积成正比。
因此,指数与浓度相乘都源于概率的乘法原则。
化学平衡的推导
根据可逆反应的平衡的定义
而根据定义有浓度商:
代入(恰好抵消!)得:
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,根据定义
由此,完成了我们的阐释(左侧为常数,右侧为定义)。
由于常数
又因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,常数变化同比例,最终比值不变; 温度升高分子平均能量,对吸热方向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提升更大,放热方向更小,所以放热反应
(关于催化剂和温度影响的证明不严谨,读者可搜寻其他资料求证。)
结论3:平衡常数
定义为平衡时的浓度商,只与温度有关。
应用 —— 再次解释
- 恒容充入不反应的气体,不影响温度,因而不影响常数部分;不影响浓度,因而不影响浓度商部分,因此
不变。(这告诉我们压强的变化要归结于浓度的变化,增大压强并不一定导致平衡移动,因为只有浓度才与分子碰撞有关。) - 恒压充入不反应的气体,不影响温度,因而不影响常数部分;体积扩大
倍,
所以它的平衡移动取决于